close


女孩從肉色的蠟模中破身而出(圖:2010台北藝術節


看完「Hey Girl!」,我們默默無語
我說,這真是一場非常女性的象徵符號展示
可不是嘛!

看劇之前,就決定先不去讀任何的介紹
決定看劇,所有的依據就只有一句「Hey Girl!」劇名和可愛大頭鬼女孩劇照

不看介紹是好的,卡士鐵路奇(Romeo Castellucci)在劇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徵符號與感官效果
不帶指示的進場,反而更輕鬆自由地將我所有的知識、經驗與DNA連結了
然後大膽愉快地認為所認為的
從女孩掙脫皮囊重生的那一刻起


(photo from http://www.retididedalus.it/Archivi/2008/giugno/TEATRICA/raf.htm

新生(重生)的女孩怯生赤裸地鏡觀這個世界
鏡,是一個妙物    照實映虛
女孩窺探鏡中(又或鏡的另一端的空間)時
各自幻滅與建構
我在此時並不覺得女孩為女孩而帶有的生理性別
女孩在此對我而言成為了一個挪用物,趨近於中性的陰柔純真
女孩不停地喘息啜泣   步履驚恐怯懦卻步步持續向前
若非是對成長的掙扎   就是對挑戰發聲的勇氣
當女孩擊鼓   我才看見她成為女孩   有了性別


(圖:2010台北藝術節

一道強烈的雷射光直射女孩頭部 
尖銳的聲響不絕於耳
螢幕不斷地投射著看似無關、隨機的單字
女孩手握寶劍(權力、原則)  舉起金屬拳頭  是忍受?是抵抗?
重複的時間拉長時   往往保障了我的分心觀察
那些我們習常的文字、語言    承載的是知識?是真理?還是權力中心的指示?
而那是誰?


我最喜歡的一幕  牆倒下  反面緩緩升起倒著的男性頭像(圖:2010台北藝術節

導演是男性   看劇時偶然想起 
男性如何臆測女性?

劇終了   牆倒下   倒著的男性頭像升起
女性力量的掙扎抗爭似乎顯現   權威被顛覆
但總覺得還少了些什麼

我想是因為一切還是在理性解構下有條理的按序說明
女孩(性)不是總是這麼溫馴
除了層層透鏡的爆裂(幻滅)
我覺得我還需要誰給我一個更巨大的暴力象徵   女孩的

 

- 凱勵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性學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